瑞信踩雷,始于瑞幸 曾参与阿里微博IPO及融资事宜
2023-03-26 14:54:00
more 
1326

  中国互联网的长期陪跑者瑞士信贷集团,正在陷入空前危机,在华前景也变得晦暗不明。

  瑞信已有167年历史,是瑞士银行业第二大巨头,截至去年底持有约5800亿美元资产,在全球50多个国家开展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在中国,它参与了阿里、微博、工商银行等大型公司的IPO(首次公开招股)及融资事宜,在资本圈内声名显赫。

  但过去一周里,瑞信屡遭沉重打击,甚至被不少人视为有可能步美国硅谷银行之后尘,最终关门大吉。

  3月14日,瑞信在上一年度报告中披露惊人消息:2021和2022财年的报告程存在“重大缺陷”,未能在财报中设计和维持有效的风险评估。消息一出,外界哗然。

  雪上加霜的是,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旋即表示,根据监管政策,其不能持有超10%的瑞信股份,因此无法向其提供更多资金。瑞信股价应声暴跌24%,市值相比一年前缩水85%。

  瑞信与瑞士央行试图灭火。16日,瑞信宣布将从瑞士央行借款最多500亿瑞士法郎(约合540亿美元),以提前增强流动性、提振用户信心,股价随即反弹近40%。

  然而,外界的担忧依然强烈。不少金融业观察家悲观地认为,瑞信面临倒闭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曾提前两年预言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并因此得名“末日博士”。在他看来,瑞信“大到不能倒,大到不能救”,将是欧洲乃至全球市场的“雷曼时刻”。另一位经济学家罗伯特-清崎表示,就像他多年前预测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一样,下一家出事的银行是瑞信。

  瑞信今天的危机,并非一日之寒。2019年之后,瑞信流年不利,一直活得战战兢兢。

  先是瑞信董事长谭天忠(Tidjane Thiam)雇佣私家侦探,监控其他银行家的“间谍门”被曝光,谭天忠黯然下台;随后,瑞信先后踩雷金融科技公司格林希尔,以及对冲基金Archegos,损失数十亿美元。

  根据财报,瑞信2021财年净亏损17亿瑞郎,2022年再亏73亿瑞郎。2023年同样不值得期待:瑞信在最新年报中警告,今年将再次出现重大年度亏损,2024年才有望恢复盈利。

  此外,3月初硅谷银行遭遇挤兑,在短短48小时内轰然倒塌,由此引发波及全球的蝴蝶效应,麻烦缠身的瑞信首当其冲。

  几乎与整个集团的危机同步,瑞信在曾经的福地——中国,也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芒。

  瑞信进入中国已有29年,但直到2010年之后,它的业务触角延伸至方兴未艾的互联网行业,才真正打响名声。在辅佐阿里赴美上市后,瑞信在全球资本圈子的长袖善舞有目共睹,迅速成为中概股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几乎成为境外IPO“标配”。

  然而,瑞信的好运气在2020年戛然而止。瑞幸咖啡爆发财务造假丑闻,让长期为之摇旗呐喊的瑞信声誉扫地,一些计划上市的公司也因此与瑞信拉开距离。再加上中概股步入寒冬,瑞信在过去三年间难有作为。

  如今,中概股开始解冻,境内外上市再度升温。但随着国内二级市场的发展完善,尤其是全面注册制的施行,赴美IPO不再是唯一选择,甚至不再是优先选择;拿人民币资金、在国内上市,渐渐成为新的创投风向。这并非瑞信这样的国际投行所擅长的。

  内忧外患之下,自顾不暇的瑞信正在失去中国互联网。这块市场曾经给它带来丰厚回报,但随着时代变迁,瑞信的淘金之旅正面临曲终人散。

  A

  1992年10月,华晨汽车登陆纳斯达克,开启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序幕。两年后,瑞信来到中国开设分行,成为第一家在华设立分部的瑞士银行。

  不过,九十年代初期的国内互联网行业远未成形;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风险投资、财务顾问和IPO之类的概念也都是天方夜谭。彼时,瑞信在中国主营银行业务,投资板块的重心在国际市场。

  直到十几年后的2008年,中国互联网气象初成,一批小巨头蓄势待发,瑞信才把目光重新投向这片即将起飞的创投热土。它在当年10月与方正证券合资设立瑞信方正,方正持股66.7%,瑞信持股33.3%,主营股票债券的承销保荐等业务。

  与此同时,瑞信投行部设立中国团队,业务范畴包括国际并购、境外股票、债券、贷款和结构化融资等。随后两年间,瑞信接连错失Facebook和Twitter两场IPO盛宴,促使它进一步把重心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

  自2010年起,瑞信把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列为投行业务的战略重点,很早就与阿里、百度、搜狐等公司建立良好关系。尤其是阿里,堪称瑞信在中国收获的巨型摇钱树。

  瑞信与阿里的首次重量级合作,当属2012年阿里回购雅虎所持自身股份。在这场股权大战中,瑞信担任阿里首席财务顾问,并为交易提供融资。最终,阿里花费71亿美元将大约20%股份收回手中;十一年后,这部分股权的价值已飙升至200亿美元以上。

  这场大胜让瑞信成为阿里的“御用”投行之一。同一年,阿里B2B业务私有化,瑞信继续担当财务顾问;随后,在阿里的数轮融资中,瑞信同样作为重要伙伴参与其中。

  长期的密切合作,最终让瑞信成为阿里赴美上市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2014年9月,阿里登陆纽交所,募资规模高达218亿美元,成为当年乃至其后多年的全球第一大IPO。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承销佣金高达3亿美元,而瑞信力压大摩、小摩、高盛等一众国际投行,以主承销商的身份拿到了最大的蛋糕。

  作为阿里上市的“从龙之臣”,瑞信一战成名,开疆拓土势不可挡。就在阿里上市的同一年,瑞信还担当了微博、猎豹移动、聚美优品等公司的IPO承销商,几乎将彼时中国互联网的所有精华企业揽入怀中。

  此外,在互联网之外,瑞信也屡有斩获。据时代周报统计,在2014年之前,它作为主承销商参与了多家大型国企的IPO,包括中国人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信达资产等。瑞信参与的中国公司融资活动超过160宗,总额超1800亿美元。

  在中国互联网的黄金年代,赴美上市几乎是每一位创业者的终极梦想。在中美之间飞速涌动的亿万资金,让作为中间人的瑞信等国际投行赚得盆满钵丰。2014年前三季度,瑞信亚太区以13%的营收占比,为整个集团贡献了32%的利润,中国互联网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B

  以阿里为代表的那一波中概股赴美上市潮,让瑞信赚到大钱的同时,也在影响了瑞信对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逻辑判断,甚至出现了麻痹大意的迹象。

  一位中资券商人士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瑞信等外资投行之所以能够接到更多中概股项目,除了自身能力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战略比较激进,接项目的标准和要求较为宽泛。从瑞信的一系列合作来看,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2018年,瑞信在中国的IPO承销生意达到巅峰。这一年,共48家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相当于前一年的两倍;瑞信参与了14家,位列外资投行第一名,其中不乏拼多多、爱奇艺、虎牙等知名互联网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瑞信合作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以巨额亏损换取高速增长的隐患。

  彼时,互联网股票的投资者普遍偏好增长而非利润;增速越快的公司,越有机会拿到更高的估值和IPO融资规模,从而带来更大的承销佣金蛋糕。瑞信选择与烧钱换增长的公司合作,既有择良木而栖的因素,也有整个行业的风向使然。

  但这也意味着,倘若上市企业迟迟没能走出亏损泥潭,甚至跌向财务造假的深渊,为之护航的投行也难以独善其身。随着承销项目的增多,投行踩雷几率也必然放大。

  瑞信踩中的那颗雷,名叫瑞幸。

  瑞信是瑞幸创始人陆正耀的长期支持者。2014年,陆正耀带领神州租车冲刺香港上市,瑞信成为联席保荐机构之一;随后神州租车继续融资,发行美元债券和优先票据,瑞信也都参与其中,双方关系日益紧密。

  到了2017年10月,陆正耀启动瑞幸咖啡,以高额补贴攻城略地,一年之后就在全国开出逾2000家店面。这套顶着巨额亏损极速扩张的打法,与彼时也在烧钱的拼多多十分相似。2019年5月,瑞幸登陆纳斯达克,瑞信不出意外地成为首席承销商。

  另一方面,今年2月,全面注册制最终落地,国内各个交易所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上市条件更加包容。在许多情况下,创业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再是上市的硬性标准,从而为更多企业登陆国内资本市场扫除了重要障碍。

  瑞信并非没有嗅到风向的变化。它很早就和方正证券成立了合资券商瑞信方正,并逐渐提高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

  2020年6月,瑞信在瑞信方正的持股比例增至51%;2021年6月,瑞信方正更名为瑞信证券;2022年下半年,瑞信完成对瑞信证券的100%控股,瑞信证券成为继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高盛(中国)之后的第三家外资独资券商。

  然而,瑞信证券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2022年前八个月,创业板过会企业接近300家,瑞信证券只参与了2单IPO的保荐。当年上半年,瑞信证券营收仅为1.32亿元,净亏损却高达1.05亿元。

  在瑞信证券难堪重任的情况下,瑞信只能继续寄望于从中概股境外IPO中淘金。但中国互联网已经把资金流动的大方向转向了内循环,赴美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都在走下坡路;瑞信与其他国际投行一样,势必面临僧多粥少的窘境。

  托起瑞信的中国互联网狂飙年代已经远去。这一次,中概股的陪跑者们或许真的走到了分道扬镳的十字路口。

  外汇密探财经导航上线,一个应用访问全国外汇网站,外汇从这里开始...

  请于电脑下载应用,网址:http://www.fx007004.cyou/download_page/index.html(电脑浏览器复制打开,并下载)


Statement: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fxgecko website.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suggestions. Investment is risky, so you should be careful in your choice! If it involves content,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make adjustments at the first time!

Related News

您正在访问的是FxGecko网站。 FxGecko互联网及其移动端产品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Hitorank Co.,LIMITED旗下运营和管理的一款面向全球发行的企业资讯査询工具。

您的IP为 中国大陆地区,抱歉的通知您,不能为您提供查询服务,还请谅解。请遵守当地地法律。